首页 » 站长笔记 » 沈谷非-怎样在股市获得稳健收益

沈谷非-怎样在股市获得稳健收益

 

简单介绍作者:

精品课《怎样在股市获得稳健收益》主讲人; 拥有10多年股票投资经验; 九斗数据创始人; 美国哈佛大学MBA 。

1.如何在熊市里寻找机会;

去年底我曾经写过一个分享给大家,有部分朋友觉得2017年是熊市吗?

2017年港股涨了将近一万点,美股不断创新高,特朗普上台以后,又是减税,又是废除前任的各种各样的贸易条例,包括试图修改原来的医改方案。

反而是一顿折腾,把美国的股市越折腾越高,因为我们国内的部分企业在国内上市的中概股也是跟着美股不断地再创新高。所以很多赚了钱的朋友会觉得2017年不是熊市。

尤其我们看A股的话,2017年整体市场,我们看三大指数,上证、深证和中小板全部都是飘红的。只有创业板的指数是绿颜色的。

可以看到2017年对比2016年,2016年是熊市,这个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因为四大指数全部都是绿色的,但是2017年这四大指数有三大指数已经变为红色了。

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仍然描述它是熊市?必须有经验的股民知道,目前我们的指数其实是比较失真的,因为指数往往是一个成分股,它涵盖的是市值比较大的这些股票的表现。

如果我们把所有市场当中的股票过去2017年的表现取一个中位数,你会看到四大指数无一例外,它当中所包含的1000支左右的股票,收益率的中位数全部都是绿色的。

上证负13%,一直到创业板要负的超过20%,而且2017年所有股票的中位数的收益率是负的17%,甚至比2016年负的12%还要再多跌了五个百分点。

所以,这是为什么可能2017年是某些人心目当中的牛市,但是对于更大多数的股民来说,2017年仍是不折不扣的熊市。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谈一谈这个话题,为什么市场在熊市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做投资。熊市里做投资究竟有哪些好、哪些不好。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个人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所经历的一些熊市。

在14年前,2004年的时候,也是我初入职场的时候。老股民可能还有印象,当时我们的股市正经历一个股权分置改革的可以说是中国A股二十几年的历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变革。

什么叫股权分置改革呢?

原来我们上市公司的股份一部分是流通的,另一部分是不流通的。另一部分不流通的股份,当初取得的成本都非常得低,而流通的那一部分股份在可以交易的A股股票市场当中,价格都被炒得非常高。

这个价格被炒得非常高,包含着一部分预期,是因为不流通的这些股票永远不会被卖出来的,这就相当于市场上的一个供需。

原来觉得就是这么点僧、这么点粥,突然发现一下子多出这么多饭了,那么这个米肯定就要掉价了。

所以整个21世纪初,市场当中就围绕着这样一种预期,就是原来的那些不流通的股份最终有一天也要流通出来,那这个事不得了了,一下子市场上增加这么多股票供给,在这些股票真的可以在市场流通之前,整个市场已经进入了跌跌不休的下行通道了。

2004、2005年整个两年的时间,我目睹的就是股市不地往下跌,上证指数2000多点跌破2000点、1500点,直到最终跌破了1000点。

有兴趣的股民其实可以翻开我们的行情软件,看一看二零零几年上证指数的图,你可以发现最大的跌幅肯定是2008年的6000点跌下来,包括2015年这一拨5000点跌下来。从绝对数上来看,在整个画面当中的占比是最大的。

但是实际上如果你把之前的这几轮把它图画给放大的话,因为我们说股市的涨跌是算收益率的百分比的。

当初A股从1500点跌到300点,或者2004、2005从2000多点跌到980点,也是要60%、70%的跌幅。

我当时作为旁观者,初入职场,手上也没有多少积蓄。但是作为一个对整个财经领域、金融领域、证券市场非常有兴趣的人,一直在旁边旁观。

当时的一个直观印象就是觉得这个股市怎么那么乱,每天跌跌不休,我记得每天晚上看第一财经的财经夜行线,今天哪个券商出事了,股市创本轮调整新低等等,反正每天都是一些噩耗传出,当时建立的印象就是觉得股市这个地方一般人碰不得。

刚入职场的时候经过周边的同事一忽悠就买了一份人寿保险,等到我60岁的时候是要给我赔付的,当时我像一些大学生一样,买了30年的保险,现在这份保险相对于我自己的资产和收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第二轮熊市,我相信跟我差不多年纪的朋友都会印象非常深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应该是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当时珠三角大量的工厂倒闭,整个出口面临了非常严峻的形势。

我们目前国内的首富阿里巴巴的马云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把他的电子商务从B2B的领域转入B2C领域,换句话说从外需市场开始主要针对内需市场。

所以这是一个中国经济变革当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我已经进入股市两三年了,而且从2006年底入市,到那个时候已经作为一名新韭菜赚到了很多钱。

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露出了一些苗头,美股的股市已经进行了调整。

但是2008年初,A股继2007年10月份,中石油创下新高,上市的时候整个市值突破七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今天苹果的市值才9000亿美元,还不如当年中石油的市值,创下了上证6124点的最高位,然后就往下走。

往下走了一个月以后,2007年底、2008年初,它又重新开始,蓝筹股可能涨得慢了,但是中小板股票,一些民营企业、小市值的股票在2008年初又重新开始上涨。

当时我买的一支化工股在2008年第一个月上涨了50%,那个时候我直觉就告诉我,该差不多了,该收场了。

因为一方面,股票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贵得离谱的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了。

全球金融市场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苗头已经开始浮现了,所以我是在5500点左右,在那一轮熊市是成功逃掉的。

接下来悲惨的事情就来了,一般大家会说老手死于抄底,那时候我尽管算不上一个老手,但也算在股市里混两三年的人了。

2008年年中的时候,股市调整到3500点左右的时候,就急急忙忙进去抄底。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9月,雷曼破产,10月,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一直到圣诞节在2000点徘徊不到。

当时我在美国留学,基本上把学费都抄底进去了。2008年底的时候,觉得不行,明年开春要付房租、要付饭钱,只能从股市里出来,而且感觉暂时看不到希望了,尤其整个美国经济的复苏是非常非常慢的。

当时2008年底,我记得非常清楚,中国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同时美国也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的救助计划。

但是这两针强心针打下去,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当时在美国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属于那边造的孽,但是中国是由于出口导向,整个外贸受到了影响,加之当时国内正好在宏观调控,在控货币。

相当于我们把政策转过来的时候,中国经济复苏是非常快的。

我在美国的时候,觉得还早,整个美国的舆论也是觉得这一波金融危机可能和一百年前的大萧条之后,是最大一波金融危机。

所以2008年底,我把股市的所有投资卖在了地板上,我当时就觉得股市怎么这么惨?哪怕像我5500点能够逃顶的话,最后在股市里抄底,还是把利润全部还回去了,而且狼狈到基本上下一顿揭不开锅了。

这是我第二次熊市的经历。

很快2009年整个上半年,A股如脱缰野马,从1600多点涨到3000多点。2009年7月以后,中小板推出,民营企业的股票打响了整个年度,所以这个经历对我刻骨铭心。

相当于我是去抄底的,至少我是抱着买一些低估的股票的,结果没有坚持住,首先是倒在了黎明的前夜。朝阳马上要升起,坚持不下去了。

到第三轮熊市,我已经清楚了什么是低估,包括股市在熊市当中能够给投资者以什么样的机会,怎么样去挑选那些在牛熊转换时候,当反弹来临的时候,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股票。

所以2011年我再次在创业板三位数发行的时候,房价上涨到夸张的时候,当时的房地产第一轮调控,在这个时候我离场了。
在2012年熊市的时候,回来了。

确切地讲,我也没有抄熊市的底部。但是这一次我打到股市当中的子弹是长线资金,绝对不会再把短线的比如说第二天生活要开支的钱投入到股市里来。

我能够在股市里坚持更长的时间,并且能够通过估值去寻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真正未来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发展的一些股票。

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接连在汽车版块、制造业领域、金融领域当中不断布局,最终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迎来了巨大的收获。

不熟悉A股股市的朋友可能会听一句以讹传讹的话,叫A股是熊长牛短,我们今天也是应景谈谈如何在熊市里投资的话题。

我想告诉大家,A股如果你光看指数或者媒体报道的话,可能是熊长牛短。

但是最近我们目睹的大牛市不是从2014年底上证指数2000点才开始的,事实上它是从2013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了,先是创业板的上涨,创业板指数全年实现了翻倍。

2014年初的时候,随着当时的万科推出合伙人计划,整个房地产版块见底。年中,整个金融版块见底,到了年底沪港通开通,以券商为引领的蓝筹大涨。

整个股市发酵了一轮又一轮,从2013年一直到2015年中,长达到两年半的时间。

如果严格定义熊市的话,其实是从2011年初到2012年底。但是上证指数从2009年中到2014年年底,长达四年半,接近五年时间全部都是熊市。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去看指数做投资的话,或者判断市场牛熊的话,往往会被误导。

从2016年股灾3.0我们处在一个熊市,尽管今年初到现在,上证指数迎来了九连阳,这是什么概念呢?

3400多支股票如果只有700多支股票上涨是典型的二八行情,尽管飘红,但是80%的股票都在下跌。

我想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这么几个道理,在股市当中投资。

第一,要尽早进入这个市场。

为什么呢?因为出来股市一定是交学费的,很少有人能够在第一轮牛熊当中就成功逃顶或者成功抄底,兵书看再多,不如实际去战场上试一试。

我在2008年尽管我描述这么惨,但总计在股市里也就亏了几万块。但是现在在股市里面真的是成十倍、百倍赚回来。所以第一点就是尽早做投资。

第二,大家做投资,尤其是投资股市的话,一定要抱着长线投资的这样一个心态,千万不要抱着短期去到里头去投机的心态。

我个人怎么样定义投资和投机呢?

我认为这个跟选择战场是有关系的,我们都知道赌场里头整体赢面一定小于50%,因为赌场开的话,赢面一定比你大才能干下去。所以小于50%的就是投机。

股市里面有点特殊,因为股市是长期正和的市场,它反映的是经济,经济一定要往前走的。

但是股市里短期参与的话,却恰恰是在投机,因为短期参与股市不到三个月,你既看不到经济的发展,同时又由于你的短线参与,你会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使得一个零和市场最终变成一个负和市场。

哪怕是中线投资股市,如果你是在股市进入牛市的时候,比如2007年股市在4000点的时候投入股市,或者在2015年股市迈过4000甚至5000点的时候投入股市,觉得每一轮牛市必须新高。

如果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进入股市,那你是在估值中枢的上方投入了股市,从中期来看,这个赢面仍然是小于50%的。

过去我们会说如果看上证指数的话,3000点是A股的估值中枢,这两年股市中枢可能会上移,但是整体绝对不会超过4000点。

所以如果在4000点、5000点上方参与股市,如果你坚持一轮牛熊的话,最后你仍然有超过50%盈利的可能。

但是从中期来看,你的赔面仍然会更大。所以说如果中期投入股市,你在估值中枢上方参与股市,这仍然是一种投机行为。

只有两种行为是投资,第一,在估值中枢的下方买入做中线,第二是长线,哪怕你买在6000点,到今天为止80%以上的股票已经全部都盈利了。

你可能损失的是时间,我们拿年化收益率一算,尽管不高,但是赔钱的概率非常小。

这正是股市投资的魅力,股市是一个当你短期投资的时候,看似风险无限大,但是只要长期在里面坚持做投资的话,收益的确定性会越来越高,风险近乎趋近于零。

这是在熊市当中投资我的心得和体会。

刚才主编还问了一个问题,熊市当中投资究竟有哪些好和不好的方面。

好的方面我刚才讲过了,熊市里参与股市更是一种投资行为,你赚钱的胜率会更高,风险会更小。

不好的方面,就是熊市参与股市,你可能今天买进去就开始赔钱,这个心情可能会不好。所以,它不适合短线资金参与。

第二个不好的方面,你参与了市场,由于这个市场现在在熊市,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今天这家公司造假,明天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找不到了,后天又被证监会处罚了,你就会觉得怎么这么乱,一跌以后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惨,会使得心情变得非常糟糕。

正是这样一种环境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一个历练,因为我们会说,熊市你如果旁观的话,你是不可能能够明白公司的估值的。熊市你如果离场的话,那你会失去锻炼自己大心脏的机会。如果熊市你不参与的话,再到股市的时候,牛市来的时候,一定是被收割的命。

所以熊市的投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不好,都是对我们的心智和韧性的磨砺,看清楚熊市各种不好,也是从公司本身价值的角度了解上市公司投资的性价比,等到牛市来临的时候,你才会有满满的收获感。

2.2018年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开始第二部分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介绍一下经济周期的概念。

当我们走出学校象牙塔步入社会以后,我们就开始深度参与整个经济活动当中。

无论是我们的职业还是我们的投资,或者是我们关注的政经新闻,都会把每一个人置身于整体经济周期当中。

我会从投资股票的角度跟大家来讲周期,会更加实战地介绍一下这个周期究竟是怎么样来影响我们的。

在经济周期的政策之下,宏观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再细到每一个行业的政策,是怎么样给投资股票的人带来周期上的机遇与风险的。

首先我们讲一讲宏观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经常看新闻的人肯定会听到这两个名词。

每一年两会的时候,大家如果仔细听我们的国务院总理的政府报告的时候,就会听到这两个名词。每一年两会的时候都会给当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定基调。

我们来看一看主讲区图片。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去年,我们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这个稳健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这两年这个稳健当中又加上了一些词,稳健的松紧适度、稳健的灵活适度,稳健中性,总体上是稳健两字。

再看财政政策的描述,跟货币政策一样也分积极稳健,过去十几年中并没有出现从紧,过去17年,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只有在2008年两会的时候,还是从紧的,可以看到2007年整体经济过热多么严重。

金融危机以后,相当于从从紧跨过稳健直接到适度宽松,就是刚才描述的四万亿大放水,去对冲金融海啸对我们实体经济的影响。

但是,整体的财政政策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过去17年都是以积极为主的。

这个我们是看字面上的含义,货币政策大家可以理解,它相当于是央行的一个水龙头,如果从紧的话,他就把这个水龙头拧紧一点,如果说宽松,就把水龙头放大一点。

大家都知道,当市场上资金量比较大的话,股票的价格相对来说也会比较高,这是供需决定的。

财政政策是什么意思呢?财政政策其实就是政府每年花钱的预算,如果说他的财政政策是宽松的话,他的预算会超出他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多一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是一个赤字经济。

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经济学当中的一个理论,从凯恩斯主义以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后,有一个理论,政府实行赤字有利于增加财政需求,拉动内需,进而产生正循环,使经济产生更大的造血功能。

我们知道股市是晴雨表,如果经济有更强的动力的话,股市的表现也会更好。

刚才发给大家的这张表,文字上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尽管我是学理工科出身的,但是我知道政府用语的语汇,包括我们日常的双关语、歇后语都非常丰富多彩。

看起来文字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字,或者后面增加了两个形容词,背后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多的。

还是回到政府的两会工作报告,除了定性描述以外,每年的两会报告都会从数字上描述究竟这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定量上年度安排的预算,或者说是货币投资的计划是多少。

首先来看货币政策。

整个过去的17年,我们的M2(M2即广义货币量,大家可以理解为投放到整个社会的货币)增速最快是2009年,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四万亿时期,当年的货币总量增长了28.4%,接近30%。

大家都知道,GDP增速7%—10%,前几年更快一点,名义GDP增速再加上实际的GDP,通货膨胀高的时候6%,低的时候3%,两者加起来从来没有超过15%。

当整个的社会当中的货币屯放量的增长远远超出经济增长速度的话,就会呈现出一种价格上涨。

当我们的社会运行在一个整体物质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这种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基础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胀,猪肉价涨了,或者菜价涨了。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后,你不会因为有钱了,原来只吃一碗饭,现在吃三碗饭,这是不可能的。

当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以后,如果说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话,就会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具体讲就是房价上涨和股票价格的上涨。

回过头来看,整个2009年显然也是A股的一拨小牛市。对应的M2的目标,可以看到从2009年以后,2010年开始,房地产调控,整个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变成了稳健。从2010年底每年都是稳健。

其实我们看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增速目标是从17%开始一路下滑的。比较有趣的是2009年提到的增速目标是17%,最终的货币增速实际是28%。

大家看这张图片的最后两列,最后一列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到目标,倒数第二列是实际货币增速。

可以看到,头几年的实际增速都高于增速目标,近两年越来越趋近了,最新2017年的数据,截止11月份的数据,整个2017年M2的增速11个月才增了11.7%,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是有一个货币逐渐收紧的。

当时可以想到人民币面临着非常强的贬值压力,同时股市迎来了1.0、2.0、3.0。

这是M2的增速,大家看完了会觉得过去十年总基调就是货币不断升爬,如果货币不断地收紧,为什么我们的股市仍然出现了高峰低谷。

财政政策尽管从2011年开始,每年说的都是积极,但实际上看每年安排的赤字规模和赤字金额占GDP的比重,其实是不一样的。

2011年占GDP的3%,所以我刚才讲了,2009年四万亿以后,大蓝筹2009年牛市,2010年的时候中小创继续不断创新高。到2011年以后,我们的财政政策其实是开始收紧的,我们的赤字规模开始下降,从3.0到2.2、到1.7。

不要小看这区区一千亿的赤字规模的削减,因为整体经济是存量越来越大。对应着赤字的规模越来越小,其实对于经济往回拉的这个作用会更强。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12年其实是我们十年一届的政府换届年,我们经常讲,为下一届留下一个好的局面,收局不要收太高,给年轻人一个更加平稳的起点。所以突出表现在2011、2012年这两年,花钱是减少的。

但是2013年以后,大家看我们的财政政策尽管仍然在说积极,赤字规模从1.7%增长到2016年的3.2%。

所以,这也孕育了我们2015年的一轮政策牛。但是到2016年以后,2017年其实这个赤字规模因为超过3%,对于我们政府来说是一个警戒线,这个赤字规模并没有继续增加。

我们再回过头来想,去年所有那些由于地方政府通过PPP的方式去进行投资的一些基础建设项目、一些环保的项目都是大干快上,所有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业绩都非常好,但是到年底会有一轮估值,也会有一轮市场上对于后续政策不明的态度。

这个跟去年底发布的资管新规,对于所有地方抻头债的债务不再兑付,尽管前两年我们迎来了房地产去库存,地方政府能卖地,所有的债务都不担心违约。

接下来大家要关注的非常重要的点,就是2018年的两会,怎么样描述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去年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到三线蔓延的过程,即便是三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也开始迎来了四线,限购、限贷、限价,现在又出来了限售。

怎么样分析这个四限?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图表,把所有的城市限制政策列了一下。在里面把它列出来的是所有的城市只有限售是一个新政策。简单来讲,就是房子买进来以后,两年内、五年内不能卖。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政策其实不是一个新政策。为什么?

在上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其实是有两年内二手房转让或者一线城市五年内的二手房转让要付一个非常高非常高的税费。这样的一个税费会使得五年内的房子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变相的其实就是一个限售。

所以我们来看这个政策当中最重要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是限价。

限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回过头来想这件事情,限价其实是在帮助房地产商。为什么?

大家想想经济学原理,如果一个东西需求很旺盛的话,应该通过涨价调节供需。房地产我们经常讲在中国是刚需需求,房价涨上天丈母娘还要你买。

如果政府帮你限价会导致什么现象呢?会导致他把买房需求全部往新房上去改。因为二手房并没有限价,新房限价了,所有人都买新房,就是这一轮调控非常有趣的地方。

名义上在房地产调控,但是卖房子的地方不仅没有门可罗雀,反而仍然是门庭若市,甚至大家要排队。

为什么大家有这种呼声?因为便宜,价钱比旁边的二手房还要便宜。

所以到最后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出现了房地产商,尤其大房地产商的业绩仍然非常高,他的房子肯定不愁卖。

最新的2017年的数据,像恒达、万科的销售面积仍然在不断创新高。所以,这也是我去回想整个去年的一个房地产调控,回看我们港股地产股的表现,包括今年年初的A股地产股表现,这一轮调控跟上一轮调控最不一样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几个数据,就是整体上我们目前的地产投资仍然处于低位,整体的房地产的涨价,它的一个回调或者说销量的下滑,并没有进入一个周期的阶段。

也就是说我们2011年调控以后,一直到2014年的深度调整这样一个过程。

尤其是尽管我们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幅不太明显了,包括销量有下滑,但是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尤其是现在A股包括港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库存更多是在二三线城市,他的业绩丝毫不受影响。

所以,这就是今年开局去看整个的宏观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究竟我们处于周期的哪一个位置。

因为每一轮经济周期,我们都会觉得似曾相识。

但是每一轮周期又会觉得有特殊政策造就了不一样,所有的经济政策没有尽善尽美的,每一轮周期当中,政府宏观调控的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也在根据他们前两轮的周期,吃过的亏,吸取的教训和经验去调整他们对应的一些政策,这么说来从宏观到微观,跟很多的股民在经历了一轮牛熊以后,吃一堑长一智是有关的。

整体来看,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周期仍然没有过去,但是由于政策的调整,使得房地产公司至少从去年一年他们的预售来看,他们的业绩丝毫不受影响。

从他的房产销售到业绩确认要滞后一年,今年一年反映在上市公司报表的业绩应该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我们要站在更大的格局上看,整体上我们的政策是会随着经济周期的转向,房子涨太多,我们宏观调控的政策就要出来。

如果像2014年一样,温州的房价跌了一半,很多城市的房子都卖不出去了,那我们当时用过的房地产的政策这些限购也会逐步地松绑。

所以,站在这样一个周期上来看的话,我们对于整体经济的后市仍然不能太盲目乐观。

至于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作为价值投资的话,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的价值投资者,在早年都会看一本册子,它会把过去一年或者一个周期内跌幅最大的股票都列在上头。

为什么?我们说投资投资,机会是跌出来的。

如果说我们是去投机,那我们是想去赚市场的钱,但往往会被市场所伤。

但如果我们投资呢?我们其实是要去找到那些在市场伤人的时候所抖落出来的机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哪些行业经历了好几年的冰冻期,哪些行业当中的股票跌幅非常非常大。

从这个视角上来看,从2015年的牛市顶峰到现在,有两个版块我觉得大家是可以值得关注的。

第一个是文化传媒版块,去年我们整个电影行业的票房站上了500亿关口,但是短短一年前,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第一是院线影院的位置包括屏幕数量严重过剩。

大家可以试试看,不要挑双休日,如果挑工作日,平时的晚上你去电影院看一看,基本上很有可能没几个人,包场的这样一个场景,整体供给是过剩的。

同时,原来一些广受大家好评的国产片,或者老派的导演,随着他年龄的变大,逐渐跟这个市场的脱节,没有更好的产品,所以一些老牌传媒的电影上市公司,影视公司,它的业绩都是在不断地下滑。包括整体的电影票房市场甚至迎来了只有个位数的增长。

在前几年,我们的互联网公司的电影购票软件,大家在高歌猛进的时候,又存在广泛刷票的现象。

所以说,哪怕是像去年《战狼2》取得50多亿的票房,但是全球的福布斯排行榜没有把我们列进去,就是觉得水分重。所以大家看看整体影视版块跌了多少。

作为一个关注价值,大家可以从长线看一看是不是大家还有文化消费的需求,最精品的是不是电影,电影是付费的,现在很多其他的影视内容都是可以免费在网上看了,或者说一个月付很少的钱能够看很多很多的影视剧,但是电影仍然是整个文化消费的明珠,只要需求在,合理的价位仍然是关注的版块。

第二个就是A股的互联网公司,在A股全是一些二三线互联网公司。

说起A股互联网上市公司,总是觉得真正懂得的肯定不会炒垃圾股。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美股港股当中的互联网僵尸股更多。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变革非常快的领域,他们会积极通过自己的流量寻找新的有利可图的领域。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公司,我在这里就不点名了,它不断地进入新的一些搜索领域,包括一些现金贷领域,它不断地在寻找新的盈利机会。

我们不是说它在新的盈利方向点上一定会做到行业的龙头标杆,但是对于A股互联网公司来说,考虑到资源的市值,业务做出一点亮点,反弹起来的弹性也是非常充足的。

所以,我举这么两个例子,不是说这两个行业一定可以闭着眼睛买,但是大家一定要从下跌比较多的领域当中去寻找重新估值修复的这样一些机会。

刚才谈了两大话题,第一大话题是宏观政策,第二大话题是通过估值去衡量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有性价比。这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或者说参与股票市场的方法。

如果说我们跟着政策走的话,大家一定要关注重大的宏观政策在转向的时刻,就不要去关注短期的政策,或者说已经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行业政策。

因为在这个时候很有可能这个政策最后一拨大力推行的时候,往往是股价靴子落地的时候。

当政策出现转让,或者字面表述并没有明显区别,但实际数字反映出来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转让,这个时候就是市场面临重大拐点的时机。

但是很多新手往往会犯一个毛病,他会看很多微观政策,尤其是当微观政策转向完了以后,一次次不断加码以后,他听到的往往是最后一次听到的,尤其是药剂最猛的时候往往是收的时候。这时候再去看政策做投资往往是后知后觉的。

另一种方法就是关注估值,如果大家对估值没有直观理解的话,我还是提房地产,因为大部分人会关注房子。

当房子很长一段时间它的价格不涨或者甚至下跌以后,救市的政策就要出来了。

如果是房子已经涨到天上去了,你周围所有人都在说没买房后悔,上个月才买了一套房,转眼又涨了几十万或者上百万,都在讲这个话的时候,往往也是房地产最严厉的宏观调控逐渐要出来的时候。

我们可以完全不专注政策,如果说我们的资金足够尝鲜的话,去挑选那些下跌最多的行业和版块,挑选估值最低的版块,可以静悄悄地等待它转向来临的那一刻,当行业的刺激政策、宏观经济的政策,转而对它有利的时候。

举个例子,如果说互联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很多创业公司都在不断地倒闭,大家都觉得这个创业太难了,钱都被BAT赚完了,没有机会时,恰恰是政府会出台政策要去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创新的时刻了。

如果说都是一片混乱,大家都去工商注册一大堆空壳公司,全在当中套政府的利,或者说给各种各样的创业优惠全部被这些公司套走的时候,政府一定会重新审视政策是不是过多过滥。

这是两种投资方法,对于更多人来说,如果没有办法像刚才我展示的数据那样,能够更大视野关注宏观政策的话,不妨关注一些微观的,究竟哪些公司是合理的,究竟哪些是跌幅比较大的,这些公司仍然会成为中间需求,并且在公司当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这时候往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入手机会。

我再提两个未来十年都可以闭着眼睛买的行业,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描述方法,具体买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估值,但是这两个行业一定是未来十年仍然处于朝阳期的。

第一个行业是医疗服务行业,这是由于我们的人口结构所决定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为什么前几年房子卖得非常好,因为80、90后是人口出生高峰期,随着孩子的出生,不断改善住房的需求。未来整个社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医疗服务行业一定是未来的朝阳行业。

另一个行业就是环保行业,我自己在北京,这两年目睹北京的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当然北京的改善是以周边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我们把很多重污染的产业搬周边去了,就像房价一样,一线城市先涨,然后二线省会城市,环保的需求也是这样逐步蔓延开,所以这个行业也是一个未来十年的朝阳行业。

3.2018年市场的风险在哪里。

我们说完机遇说风险。一说到风险,我肯定会更来劲一些。

早期我在一个社区论坛上曾被誉为第一空军。为什么会成为第一空军司令呢?因为我是2015年在那开始混迹,5、6月份已经提醒大家风险,大家称我空军司令。

尤其是牛市的时候,横着都能赚钱,越是新手、越是大妈,赚钱比专业的投资人赚得更作,简直是目空一切,当时发现还有一个哥们在那谈风险,挺好笑的,就围观一下。等到股灾1.0、2.0来临以后,大家回味文章,才发现原来全都是有血的教训切身的经验作跟大家讲。

所以我们经常说出来股市的人,没有自己交过学费的话,是很难有切身的对风险意识的体会的。

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说认定了我长期一辈子会坚持在股市投资,为什么我们说是要坚持在股市投资呢?

比如我们去对比三个行业,一个足球或者篮球运动员,每一次重大的伤病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危机。很有可能有很多运动员在重大伤病修养了大半年以后,竞技水平就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准。

再看职业生涯,早期事业一定是向上走,但是很快会遇到中年的职场危机。

比如说在华为,35岁就会遇到职场危机。如果是国企、外企可能是45岁以后。

所以每一次事业遭遇向上晋升的一个平台期,后世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第二代伟大的领导人三起三落确实非常少。

投资是一门越老越香的手艺,它是一个只要你的投资经验越来越丰富,你经历了经济周期、穿越的牛熊越来越多以后,你能够在里头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

尤其是每一轮熊市,其实对于一个认定了要一辈子在里头投资的人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为什么呢?正是来自于每一次熊市来临的时候,过冬的时候,大家积蓄的能量在下一次牛市再去绽放。

说到这一点,接下来谈谈风险,风险就是在每一次当市场过热时,或者某一个版块过热时,大家把股市里的资金抽出来一部分,或者把在这个版块的布局转到另一些相对来说风险收益比更高的领域当中的一个机会。

这是大家在任何时候去认识到市场的风险,认识到版块的风险的一个重要性所在。

首先跟大家讲一件事情,这一轮的熊市,2016年到2017年,大家都知道,去年茅台酒是接连创出了500、600、700、800,整个A股股票价格的高位,接连四个关口。800块是兵临城下,还没突破。

上一轮熊市也有似曾相识的故事发生,在2010—2012年的时候,茅台酒2000块钱一瓶,大家一般朋友聚会都是谦虚地说,这个我是通过正规渠道买的,但是是不是完全是真的?不太好保证。

当时我记得我还跑到贵州去,当时是我们地方银行安排了一家老牌的地方国企,当时他们企业总会计师招待我们,拿了一瓶茅台酒,他很谦虚地说各位在这个地方喝的茅台酒真酒概率比别的地方高一些。所以可以看出紧俏程度。

年底茅台酒刚刚把价格调到1499,仍然是在缺货状态。

当整个市场都非常狂热的时候,经销商不希望通过卖茅台赚钱了,而是觉得我把茅台囤起来。如果从厂家拿到货的话,最好的方法不是卖掉,而是囤起来,部队也在囤酒。越是到狂热的时候,政策就要开始转向了。

当时2012年是两个导火索,第一是八项规定,军队当中的反腐,政府企事业单位中的限制超规格的公款消费、公款接待、公款福利。同时,从酒鬼酒开始爆出塑化剂事件,后来发现其实不是酒鬼酒,哪怕茅台酒也是用这种包装的,两个负面新闻接踵而至。

这就非常有趣了。大家会发现就是这样的一些导火索,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前可能还是说茅台的价格会永远高下去,全都听到的是正面的事件。也就是一刹那,这个多米诺骨牌就被推倒了。

当时还有一个事件去反映。

我们知道前一轮周期的时候,2011、2012年的时候,煤炭价格也涨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说你要去进煤的话,电厂买煤的话,一定是采购员要跑到山西去请煤企业的销售员吃饭。

等到八项规定一来,等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后,反过来了,煤炭企业的销售员不会请人吃饭,或者说他根本不会跑业务,但是他第一次被迫要跑出山西,要去全国推广他的煤炭了。

也就是说在大的宏观经济整体变迁的过程当中,小的行业当中的周期原来大家想起来觉得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一夜之间就会发生了。

什么情况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大家看到这个价格越炒越高,同时供需反而变得越来越紧张,大家回想这个房价,卖房子也是这样的,房子价格涨得越狠的时候,反而是越买不到的时候。越是你要去买二手房,恨不得卖家同时就是所有的买家在这儿,现金拍出来,我卖给谁,加价。到这个结骨眼上,恰恰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近期再提醒大家,一个是美股接连创新高,其实美股很高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任何市场一定不会再喊高的时候往下调,一定是不断创新高,直到高到没有人再喊高。

我们看到石油的价格突破了50美元左右的增长区间,伦敦的铜、锌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在不断地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醒大家要注意的,首先是要注意整个工业链条上房地产链条上那些上游会被两头受挤压的领域。

铁矿石的成本不断升高,下游需求已经放缓了,这种情况下,它是第一被遭受冲击的行业。

钢铁、水泥都是建筑材料,水泥的成本是就地取材,所以它是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更上游。

所以我们回看2010年的整个市场,钢铁股先调整,但是水泥股又往上冲了一个高峰。

整个产业链上相对处于上游但是成本控制不住的行业,在整个经济周期,我们刚才分析整个房地产的调整,包括上游商品在不断上涨过程中,首先会遭遇风险的是这样一些行业。

第二类企业,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谈一谈行业政策。

其实每一轮的经济周期当中,除了宏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转移,重点行业当中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也是在时进时退。

这些政策看似是一些很小的政策,但是由于它的商品是老百姓大众都需要的,其实在终端销售上会有一个不是说四两拨千斤,甚至是四两拉动上亿消费的效果。

还是举上一轮周期的例子,并且这一轮周期已经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首先说小排量汽车的事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通用汽车差点破产,因为它是美国经济的实体产业。

其实整个国内的民众尤其是要竞选总统的这些人,他也是要去煽动更多的老百姓投票,我们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这次特朗普当选就是这样,“我们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我们觉得中国是在低成本竞争,他们不正当的把我们的很多工作机会抢走,我们要把它给引回来。”

2008年的时候大家看贝尔斯登倒了,雷曼倒了,等到通用倒的时候,政府是出手救的。汽车是一个相对大宗的消费,经济不好,大家没有加薪的时候,一定会推迟汽车的采购,这样对整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危机。

汽车的固定资产巨大,产能固定,如果遇到周期的话,对整个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往往在厂商囤积的时候,车卖不掉的时候,刺激政策就来了。

2009年我们推出的政策是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减免,不能让美国这么多油老虎跑在我们的公路上。

所以我们是1.6L以下的小排量购置税减免,这个减免不仅仅使得原来推迟消费的人去赶紧采购汽车,同时使得原来没有计划买汽车或者说要过两三年再买汽车的人,由于看到这个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的时间是一两年,可能我今年不买,明年政策过了我再买还要多花几千甚至上万块钱,所以他会透支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

所以,这样的政策从它的刺激一直到退出,它会对整个供需产生削峰填谷的作用,甚至把后几年的需求都提前到前几年实现。

当时的另一个政策就是家电的以旧换新。

我当时记得很清楚,我在装修房子,我买家电的时候,是苏宁的促销员他会教我,这个东西是四百块钱,那个东西能抵300块钱,对他来说,这个东西反正是国家政策补贴,所以所有的这些政策都有被充分利用,甚至被滥用的可能性,反而拉动了下游更多的消费。

同样的,当这个政策退出的时候,也会有些购买提前把这些一些消费提前,本来明年才买家电,或者不需要买的。

大家都经历过双十一,本来不需要的,感觉很便宜所以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这样双十一、双十二过后,未来半年都不想买东西了。所以它的实际作用比想象的要大。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一轮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在2017年12月31号已经正式结束了,相应的一些链条上的其他产业的消费刺激政策大家要重点关注,其他的有一些新能源行业的补贴政策是怎么样推出的。

尽管我们说新能源汽车或者说是一些节能的新的代替原来传统的一些发电的装置产业,比如说LED产业,它的一些长期的需求一定是向好的,但是所有的新兴行业,短期由于政策补贴的跟进和退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分析具体对供需的影响,潜在的对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也是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出发,进入到具体的行业的政策当中,放在一个更广的经济周期的背景下所需要担心的一些风险。

这会影响到我们熊市的投资的一些布局,因为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熊市也投资了,我也进来了,为什么到最后我到牛市反而赚得不多,甚至在牛市早期我还是亏损的?正是没有关注到这样一些周期,尤其是政府的一些政策对于周期的影响。

归根结底,还是回过来说的两种方法去投资。

第一,关注政策转向的早期,需要对这个市场的资讯有非常及时的跟进和非常敏锐的洞察,确保自己不做信息的滞后者。

第二种情况,就是关注估值,关注业绩,当业绩一派祥和,估值被炒很高的时候,往往是这样一些政策逐渐退出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大家千万小心。


个人总结:

1.尽早入市

2.长线投资


以上内容仅是个人笔记记录分享,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博主删除!

原文链接:沈谷非-怎样在股市获得稳健收益,转载请注明来源!

2